五看双庙子隧道——领略新时代中国大山区农村之变化

推荐人:网络 来源: 匿名 时间: 2021-10-13 11:43 阅读:

第一次前去看双庙子隧道,那是一个冬天的没电的夜晚。晚饭后,我一个人徒步上去。夜已深,手机未带,又没带手电。估计还要走半个小时路程,才能抵达,实在是有些不行了。待我返回学校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差不多都已经睡着了。毕竟停电的夜晚,也没有什么可娱乐的,大家都睡得早。

第二次,是和父亲、兄弟、两个侄女一起上去看,由于兄弟他们从老家走下来,已经走累了,加之两个侄女还小,不能走太多的路,这次的计划又落空了。

第三次,是我和父亲选择走近路上去的,隧道是看着了,但还未开通。由于山体原因,有一处塌陷了,只能看一个大概。记得,当时饿慌了,浑身颤抖,不得不继续往上走,到双庙子商店去买吃的,再沿着最早的一条路——机耕道走了回来。

俗话说,事不过三嘛!这次终于目标达成——看到双庙子隧道了。我在日记中这样写到:“2021.2.19(农历正月初八)14:20-19:00,从碉堡(过去躲劫匪用的)那边上去,接那天晚上未完成的任务,很想前去看看开巫快速通道洞口,当走到临近洞口处,忽然饿了,浑身出冷汗,于是决定继续上去,到双庙子商店去买点吃的,再沿着百里村农户早年自筹资修的机耕道返回来。”

第四次,是保安邀请我乘坐他摩托车上去的。我背着保安的大喇叭,一路歌声相伴,徒步走进走出双庙子隧道,有了一个梗概记录在心中。同时也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大山区农村变化之大,特别是那个支撑隧道顶上的钢铁支架,真是再一次见证了现代化科技的力量。

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不曾有过什么建树。特别感激祖国母亲为大山区百般操劳,感叹孩儿不孝暂且无能为力。

身临其境地看了开巫快速通道,随即赋诗一首:有幸坐上洋马儿,一路歌声穿洞子。时隔半年两相连,开巫快速辈辈传。

第五次,仍然是乘坐保安摩托车上去的,这次幸运的是摩托车顺利通过了双庙子隧道,而且还附加了一大段路程及下一个隧道——银锭峡隧道,同时还领略了一下红池坝镇的景点打造氛围。

我在朋友圈里这样写到:“已经感受到了建党100周年的丰功伟绩,预祝大山区天堑变通途,越来越发达。”

再次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国的力量,顺及以“感恩党和国大力发展生产力”为题赋诗一首:天堑变通途,开巫快速路。世上无难事,生产力挺住。

在这里并无大江大河,我为何要两次引用了毛主席的诗词名句“天堑变通途”呢?

因为过去好多年,我们从开州区雪宝山镇百里,以前叫开县白泉乡百里,到巫溪县中岗乡小河,现在叫巫溪县红池坝镇小河,要走一天以上的山路才能抵达。而且最难通过的就是临近小河附近的银锭峡,一条长长的非常狭窄的阴河,丢一颗小石子下去,小石子落底根本听不到声音,可见阴河之深。加之银锭峡两边的山石都是悬崖峭壁,无法修路。不知是何时,随着地壳运动,岩上山石竟然主动搬去把这条阴河填平了,当地人民借势而行,赶紧修条公路,减轻过往人员的劳顿。

这次又借精准扶贫契机,国家及其重庆市大力扶持以前的特困县巫溪县,再次改凿了这条道路,拉直加宽,而且还增加了两个隧道——双庙子隧道和银锭峡隧道,这是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

开巫快速通道的修成,消除了翻越双庙子这座大山及其跨越银锭峡这条鸿沟的畏难情绪,从而增进了开州区和巫溪县两地人民的合作交流。

所以,我在这里斗胆夸张地两次引用了毛主席的名句“天堑变通途”,旨在不忘祖国要让全体人民富起来的初心,牢记中国共产党赋予给我们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跨越心里那道鸿沟,不骄不躁,教好书,育好人,尽力为大山人民谋福祉,群策群力。

我还将这些所见所闻,用照片、视频的方式传达给我所教的学生,以下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有一位同学写了家乡的变化:“听我妈妈说以前较远的山区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山路,又窄又陡,行人、车辆都不好过路。如今,那些山路都修成了又宽又平坦的水泥路,有的甚至修成了高速公路,十分现代化,这方便了行人、车辆等赶路。”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描述:这些年中国的变化十分之大,如中国的声望等。

近年来,家乡的变化也十分之大,从以前的泥泞小路到现在的水泥公路;从以前的座机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与5G网络技术,都是以前不可想象的。

想那一百年前的旧中国,被列强欺凌,民不聊生,人人期盼和平,可却是十分艰难的。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是她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面貌,是她改善了中国人们的生活,是她使中国人们富起来了,是她使中国人们强起来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大恩人是中国共产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牢记党的光辉历史,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努力奋斗,造福全中国,造福所有中国人民!!!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