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讲礼乐,可我还是把我的世界给调成了静音
儒家讲礼乐,可我还是把我的世界给调成了静音,好像,整个周遭也都清澈透明了,除发小开的那家洗车店,以及,他家那狗与我家这狗时不时的犬吠,出门左拐过我叔家,其实就是大马路,也是益水市区的一条主要干道。
只是是,绝对没有江南小镇的那种世外桃源。森林以内,但我们这还是会有氤氲之息。小溪池水,但我们这也还是会有潋滟波光,农作硕果。春有百花,夏有蝉鸣。秋有月色,冬有炉围。位于会龙山脚景区以内,其实除盛行的佛教文化以外,“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仅仅离市区(桥南)也就三公里km地左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人,不比三,二,一线城市,也不比区,县,乡,镇城,但“人”也得知,自知之明的去衡量不是?
早期,在我婚礼摄像的过程当中,其实是见过不少的乡,镇,村了,因在我师傅手上所拍摄或接的摄像单,以往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城区,主营的也就是乡镇。那个时候,或许其实隐隐约约就已经感受到了,在新郎新娘城区的嫁到市区,市区的迎取乡镇,若按照现如今的说法。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出得厨房,入得厅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姻缘绘记,但绝不会有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可谁,又都不是第一次嫁娶呢?不对吗?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可这是属于阴阳师的拿手绝活,后知后觉,谁都是第一次为人,第一次婚姻,第一次之呼者也。看山看水,看手看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听老人言,或许,也就都是因为无知了。
在各方各面无条件或有条件的买过单之后,乍一看,农村户口,城里买车,买房,稳定工作,立业成家至少须奋斗一代人。城里有车有房,稳定工作,进入一二线城市至少也须奋斗一家人。从出生到开始,从选择到结束。再从起点到出发,再到起落到结束。
什么拼爹拼妈拼富二代,拼富三代等、干爹,马爸爸的也就都来了。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益阳也还是被评为《中国文学之乡》,吾起居与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故居,也仅只隔了一山之隔,一路之隔,一村之隔,一人之隔。且邓氏,吾之祖上,与周氏“邓石桥”清溪村,亦是有着同根同源的来由。
就您说,巧不巧,又妙不妙?或无巧成又不成书呢。?
从前,总以为是,心若无处安放,到哪都算漂泊流浪。从前,总以为是,时光慢,慢到要用一生去发现,没有向人解释的义务,也就没有向人讨好的义务了。只有当人们用尽余力,踩过泥泞跨过了荆棘,才会看起来豪不费力,所以、世间所有的路,走过去了才叫路。
从今天起,种地养物、持家经营,一日三餐、阅读写义,素心如简。三十二岁以后的轻年人生,其实不是到了严重的一个状态,而是病态,大部分把。是得多跟周立波先生学习。城区如此,乡间如此,郊区亦如此。
只是期望的是,往后余生,无论如何,都要是赚的。如此而已,就甚好。若姻缘来了,但我就会相信她,是真的。天为地,地为母。清贫也好,富贵也罢,生老也好,病死亦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