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首诗

推荐人:网友推荐 来源: 匿名 时间: 2022-11-15 15:47 阅读:

从上周四早晨开始,小区已经实施封控管理六天了,起初一两天倒也没感觉有多少不适,心想正好利用这个时机补补觉,可从第三天开始内心就有了些许的骚动,毕竟生活节奏被打乱了。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规律,早晨六点钟起床,十分钟洗漱,然后是阳台锻炼,然后简单煮点面条之类的东西解决一下温饱问题,再然后沏上一杯茶,坐到书桌边看看长时间躲在书橱里的那些故纸。由于平时总在忙碌,这些年也基本没时间或者即使有时间也因为浮躁而失去了读书的情致了。而这或许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代的通病了吧,每个人都貌似在向着自己心目中的某一个高度攀登,一路匆忙,满脸焦虑,哪里还有心情欣赏沿途那一处处风景。其实,世上哪一个人可以停止行走呢,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走得那么快吗?这种无休止无节制的快给我们带来丰厚物质回报的同时,却也增加了我们内心的焦灼、体力的疲惫和灵魂的迷茫,甚至还有健康的每况愈下。记不清是哪一位先哲曾说过:当我们努力地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而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是啊,我们这个世代大概是真的染上那个叫作浮躁的疾病了,人们肉身的脚步走得太快,而灵魂却丢在很远的身后,这种神与行的失调和失衡,使得我们的心开始漂浮不定。于是,我们一面过着优渥的物质生活,一面又总是觉得自己很累,看来人类是到了要拯救自己的时候了,学一学那个迁徙在沙漠里的部落吧,放慢我们们的脚步,让灵魂赶上来!

说是看书,其实也就是象征性地随便翻翻而已,因为这些书都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而且很多都作了读书笔记,特别是记录一些经典名句,这大概又是一个像我这样的俗人共有的陋习吧,即使是读书这样高雅的事情也变得功利性很强,只知道从中记住几个经典的句子,而对作者真正想表达的要领却一知半解,这样读书的人其实是算不得读书人的。想到这里,我本能地从书堆里抽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是一本我从买回来以后就一直在读但一直都没有读完的书,因为书中冗长复杂的外国人名字很难记清,看着看着就不知道谁是谁了,而且作者还使用了很多插叙和倒叙的写作手法,搞得我颠三倒四、云里雾里的,其实根本原因还是那两个字:浮躁。但这次我是下了决心要利用这个意外的闲暇静下心来读完它的,于是,花了一整天时间,硬着头皮终于真的读完了这部充满魔幻色彩的人间巨著,那个隐藏在羊皮纸卷里的秘密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孤独使我沉思良久,震撼不已,是啊,这“世上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能够忍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了。

因为终于了了十几年的一个心愿,所以情绪有些亢奋,顺着故事的情节,我想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想到了自己走过的这些年心路历程,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貌似繁花似锦、熙熙攘攘,而事实上我们却无不是孤独的灵魂,茫然奔走于一座座孤岛之上,阳光下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活得或者假装活得光鲜亮丽,而黑夜里又有多少人不曾辗转反侧呢?突然之间,我觉得对孤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是那些不曾真正经历过孤独或者从来不懂得孤独的人啊,他们是否也能感受到那孤独其实是来自马尔克斯内心的呢?联想起我们所处的当下和正在经历的一切,疫情反复、战火纷争,天灾不断、人祸连连,你真的很难搞得清楚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活得通透一点呢,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过好眼前的每一个今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咚、咚、咚,突然有人敲门,一下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到现实,原来是社区的志愿者们配送生活物资来了,我深深地给大白们鞠了一躬,表示谢意,也表示敬意。看到满地种类齐全的肉蛋果蔬,想着那些一户户敲门的社区人,我的心里涌起了阵阵暖流,此时,我忽然感到我是真的读懂《百年孤独》了,其实,我并不孤独。是的,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的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我们不是生来就懂得享受孤独。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来偿还,人生中间也是一场单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独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恍惚之间,有一群人的喧嚣顺着阳光挤进小屋,而我安静如故,就像眼前这本泛黄且落满灰尘的书,不惊不扰,因为我已屏蔽了窗外所有的繁华和满载光阴的季节,就如眼前这一本本书,淡然,悠闲,没有喧哗,没了拘束,更没有嫉妒,只是静静地呆在那里,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哦,孤独原来还是一种意境、一种享受、一首唯美的诗,关键就看你如何去理解、去沟通。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