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月明千里

月明千里

推荐人:文章记录分享 来源: 网友分享 时间: 2021-12-14 22:26 阅读:

“月明千里”当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走在树影下,薄薄的月色透着缝隙洒在我的身边。每天晚上我都不自主地抬头望向天空,漆黑的天幕上偶尔有星,月亮常悬于上。我看着它从月牙儿的模样逐渐丰满成半个圆盘,从尖冷变得圆融,而我只感叹宇宙的神奇与奥秘是我难以琢磨的。

月亮是一个很常见的意象。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都是古人笔下的不同的月亮。有时候我看向月亮的时候,都不得不倾佩古人的智慧,至少就我对它的看法而言,我写不出这般诗句的万分之一。

但说起月亮,我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那一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不曾见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惨烈,但这一轮月曾照耀着那片土地,比起它来,我们确实浩渺如烟尘,不过弹指一挥间罢了。无论你身处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我们抬头望见的,总归还是同一轮明月,难怪古人都借月表达自己的思念,因为它稳定,也因为它无处不在。可能是因为生长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已经对月亮没有那么多的朦胧情感。

通过科技手段,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望见了它真实的模样,也对它的各种物理性状有了更好的了解,但我依然觉得,停留在嫦娥奔月的神话阶段的月亮,才最值得怀念。在人还没有能力改造自然的时候,总是对自然充满无尽的向往与敬畏,而当科学技术日益进步,我们却失去了对于自然的感知,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我很喜欢从树叶缝中漏出来的月光,这真正让我感到月色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文学家们为了浪漫的果实而苦心编纂的。当天空黑下来的时候,月亮的光芒就显得尤为耀眼。前几日都还是细细的一道月牙湾,短短几日就已经快变成半个白玉盘了,白得几近透明,光芒懒洋洋地洒在柏油地面上——云影湖夜晚的波光、路上行人的微光、路灯外壳反射的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来自月亮从遥远的宇宙中发射出来的微茫光线。小的时候不喜欢月亮,因为感觉它总是冷冰冰的,现在觉得它冷得别有一番味道,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抬头望见月亮的感觉还是很奇妙的,一种孤独感和满足感在心里矛盾交织。

月明千里,千里共婵娟。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海上升起明月的时候,我们仰望的都是同一轮月,同一片星空。无论是古时月还是今时月,照耀的都是同一方土地,它从没变过,是我们不断地在更迭。我们走过烽火狼烟,走过流血革命,走过改革创新,走到了现在。有时候它更像是一个见证者,见证者一方世界的变迁,见证着无数人的心碎与苦闷。它给予,但也索取。给予我们一个情绪的宣泄口,也索取我们内心真实的情感。

无论时代怎样更替,它总是平淡耀眼,总是暗自熠熠生辉,以它独有的方式,照拂着这四方的土地。我望见月亮,却又没有望见,我以为我看到了它的全部,其实只不过是遥遥光年外所传来的回音。我将自己的一点愁思寄予这一轮明月,妄想得到回应。遥遥万里,心声是否有偏差?即便会,但我想,望着明月的那么些人,总有一个人会明白你。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