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对话

推荐人:网络 来源: 网友分享 时间: 2022-10-18 13:36 阅读:

——2022年9月新农村建设文化助力之行

题记——

江源区正岔街道新开村是全区一个普通村屯,美丽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俗话说,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处风景反映人间春色。江源区9月新开村新农村建设文化助力之旅,使我有机会领略了江源区正岔街道新开村新农村建设风采。来到新开村,我深有感触,风物叶韵,寥廓长天,秋高气爽的舒服使我回想起同年的生活。于是拿起笔创作这篇散文《跨越时空的对话》。

踏进江源区正岔街道新开村,等于看见了奋斗在“中国梦”征程上的新农村,等于看见了奋进中的大美江源。真应了那富有哲理的两句话:远离,并不是真正远离;走近,并不是真正走近。这种亲近与惆怅永远刻在我们心中,不是在成长中慢慢淡忘和遗弃,而是更加与日俱增地回味和珍惜!

新开村坐落在长条形的山环之中,周围环境清新宜人,如一尘不染的画卷,诗意盎然,天然与情趣相携,浑然一体。舒展想象,我们可以想见村民忙碌于五颜六色的画卷中中,美丽的笑颜闪动在微风吹动荡漾中,使我们感受到无限的欢乐童趣播洒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上。走进新开村第一印象风物叶韵,我抬头仰视寥廓长天,碧空如洗;放眼四周房屋参差,天然有致;俯视脚下泉流清澈透明,大有《小石潭记》中环佩叮当质感。眼前,在这秋高气爽的平凡中诉说春去秋来,年轮更替,气象是新,村民安乐,正是阔步在新农村建设“中国梦”的畅想中!看着这一切,我把自己拉回了曾经的童年时光,而提到童年必须提到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个二十三四的农村老姑娘,脑后梳着两个“马尾辫”。生活在这个内蒙古的边陲小镇的农村,经济、文化特别落后,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住的是马架式的土坯小房,门与房顶一样高,使用面积只有二十平米,连最不值钱的家用电器“手电筒”都没有,点着煤油灯,早晨起来一家老小全是“熊猫眼”,过年才舍得买一包蜡烛。八十年代初,姑娘十五六岁就出嫁,二十三四岁自然是老姑娘了。

站在新开村的柏油地面的广场上,就像是站在三十多年前老师脸儿前,正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的老师是借住在亲戚家读完初中,心很高,总想找一个有城市户口有工作的对象,逃离那个鬼地方,到有学校的地方去教书。但是命运总是在捉弄她,始终找不到她可心的,弄得她的婚事一拖再拖,后来也就心灰意冷了;她没有被现实的残酷绊倒,而且让她萌发了一个更加绚丽和大胆的念头,任何人不敢想的念头——自己办学。她到离村二十余里外的塔温敖宝乡小学,捡别人撇的少皮无毛的旧课本、粉笔头,组织能组织到的孩子,采取“游击战术”为孩子上课。什麽是“游击战术”呢?就是谁家有孩子就在谁家院子里,天是棚盖、地面是课堂、膝盖当桌子、石头当凳子。雨天就放假,寒冬腊月十多个孩子挤在一个没有席子的土炕上,只有她一个人站在冰冷的地上,冻得手脚溃烂,而且得上了北方地方病“关节炎”;很多无知自私的家长怕冻坏孩子,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出来,但是孩子借撒尿的机会偷跑,因为孩子们在她的周围,外面冷、心里却热乎!

新开村的一切似乎历久弥新,使我进入到了思想的空灵。村民之家西侧的阔绰的小广场,柏油轧的地面堪称“溜光大道”,边儿上现代化的移动厕所排风冲水自动化,规范科学的村务大厅窗明几净,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新能源汽车,实在让我艳羡不已。新开村名副其实的“开心村”,村民办理事情流水线,一站式服务;村民名副其实的“新农人”,大多数人家开通直播带货,线上销售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飞往祖国各地;男女老少服装虽然“花枝招展”,骨子里透着典雅大方和朴素可亲;周围庄稼地呈现着淡金的颜色,一颗颗向日葵,一株株玉米,一垄垄大豆,在秋朗的阳光下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极目之处,不高的群山身着浓墨与淡黄相间的盛装,丝丝入扣地告诉人们“两山”理论浸透着人们的汗水,洁白的世界即将拥此入怀,为新开村揭开“冰雪经济”面纱,人们即将把“两山”金银揣入腰包……我的童年,我的老师,却守着金山银山贫困地生活——我们用的课桌椅是一个圆木墩上横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坐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用的黑板是白茬儿的木板拼成的,刷黑板的墨汁买不起,便组织我们到乡里捡废旧电池,把里面的碳灰和稀了刷上去。即使这样简陋游击学校也是当地的“中科院”,无论谁家远方亲人的来信,都来找我们这些“小秀才”。一时之间,我们成了全村叔叔大爷婶子大娘的春天“及时雨”,万物复苏前的文化哨兵,吹响了文化百花齐放的花蕾,到处洋溢着渴望知识和文化的生机。新开村周围是一片绿茵茵的广阔草地,我曾经童年生活的村庄周围也是一片绿茵茵的广阔草地,眼前这片草地尽情地飞舞着美丽的“花蝴蝶”,遍布自由自在“蝙蝠侠”的笑颜,而那时候的我们只能牵着长长的影子互相追逐疯跑。

我的启蒙老师,一个只有不满初中文化的小姑娘,为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用她稚嫩的双肩扛出了一片赋予我们智慧的天空,把我们带进了智慧的殿堂。现在回忆起来,如果不是她,我可能是现代社会的唯一文盲,被社会发展的浪头抛下很远很远……我真的很感谢她,是她教会我坚强,在困难面前努力地去创造、拼搏;教会了我们《骏马奔驰保边疆》《我的中国心》《听妈妈讲故事》等那个时代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

我游走在新开村每一个角落——走进了乡亲们劳动的农田。我问他们经济收入、衣食住行、农田劳动等繁杂细致的问题。他们告诉我,新开村虽然“两山夹一谷”地理特点,农田活儿累一点;但是特殊的地势造就了特殊经济——银装素裹的世界以来,人民币就像长了腿儿一样跑进他们的口袋。他们随处可以建滑雪场、滑冰场和冰林,大有当年《林海雪原》的北国风光,使乡亲们在新时代新理念下受益匪浅。有为年轻老乡说,乡村风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依山傍水不说,春夏秋冬都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他说自己大都市的同学来了就不想走,原因是房屋前后,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宛若红霞飘落,彩雨缤纷,微风吹落,清香沁人肺腑,宁静干净,随时与大自然亲密拥抱。是啊,新开村“开心村”,处处充满了开心。

望着继续劳动的火热场面,望着远去尘土飞扬,青山郁郁葱葱墨绿,梯田连绵起伏,清澈透明泉水升腾起了烟波浩渺,好似一个蒙上了薄薄面纱的美丽女子,似乎成熟又曼妙,让我再一次沉浸在了如诗如画的村风中。

俯仰之间,白墙红瓦的庭院韵味儿十足,蜿蜒的绿荫小道随处可见,出其不意的景致弥漫心间。耳边传来了鸣虫扯开嗓门的歌唱,眼前摆出了鸟儿蹦跳的音符,时不时窜入鼻息的莫名香气……建设新农村,留青山护绿水保净土,新开村竭力维护原始生态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纯洁的净土。我和随行的作家、画家、摄影家,都在新开村留下了重重的印迹,留下了老乡们期盼的满足——舞文弄墨!

载着我们的汽车远离了乡亲们热情的眼神,直到看不见他们狂舞的大手,我心中又默念起两句话:远离,并不是真正远离;走近,并不是真正走近。这种亲近与惆怅永远刻在我们心中,不是在成长中慢慢淡忘和遗弃,而是更加与日俱增地回味和珍惜!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省身悟理。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