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古琴山下

推荐人:文章记录分享 来源: 匿名 时间: 2022-05-17 11:26 阅读:

编辑荐:就让我们带着敬意,带着回味,或感恩,或守护,或建设,这百年冰雪春城下的期盼与美境吧。

我是在朋友家年座,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说伊宁的美,是科古琴山给的。

我当时就在心中,有个莫名的想法,何故?也就是说,理由呢?

只见他,我的友人,用颇有自信又可完全摧毁怀疑的眼光瞪着我说:“你觉得伊宁怎么样?”

我只是摇头说:“不知道”理由呢?大家都说,人云亦云,伊宁美,譬如有美称,塞外江南……素有“杏乡”美誉的第一县。

其后,他又用煞有经验介绍的眼光跟我说:“你站在山上看盾伊宁,会学得伊宁就犹如行在山上,藏在山中,秀在山谷里。”

“如果从山上看伊宁,你就会看到一条河流,水波粼粼,整个的伊宁就好像处在画中,有九曲回环的河谷地带,又有江中之景,突出奇观。”

尽管,我当时未敢全想,也未敢去全貌归宗,但只看伊宁画景,颇有诗的山峰,又有诗的流动,更有诗的回环幽远。

我的年座朋友,算是近交心同之人,也就是说,讲三句话,有两句话,会有同感同调的,只有一句会是气象在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所处的伊宁,处在这科古尔琴山下,没有仙灵,却颇有传说。

这应该是地名的确立吧,可以追溯到岁月尘远的地方,像元代的察合台,点将兵,还有弓月城的遗址,为什么屯垦戍边,就在此扎下根来,写就了今天的乡土乡愿呢?

我认为,根脉在山,灵动在丘。

你想,科古琴山,北高南低,作为伊宁人,始是终生在攀登之势,是很勤劳的,为了这张可以灵动生活的“地毯”,北有接天的星斗,南有接泉的水系,虽未有牛郎、织女的美妙情爱小说,但能察合星眼,仰天长叹,怒道西风烈、瘦古马,回到九曲扬江的唐代,就有《塞上行》之九曲绝唱,既有牧马水草冷,便有九曲黄河尽。

是立人,便有友人的劝说,是爱情,便有边角的连营。昭君出塞大道长影,安汉天下,平和多少唱叹,多少期盼,又有多少伤感,古战场已经远去,只留下这风调雨冷的古战场遗址。

随科古琴山,接续这绵延天山的血脉,将风土人情、习俗传统,悉数被点染,哼唱得如此尽致深情与忧伤。

我是想撷取一枝,只是暗马随尘去,天影逐人来。刚好,我也在近期参加了一场婚礼,虽是偶经察看,来宾府下,争得一俗一菜,一情一跟,所看到的新娘,应属少数民族的风格,有白雪公主之系列,多冷美,却未取这南豆国之红烈,外以红装,白雪包染,去取了这雪水的清洌与相思之意。

然而,这科古琴山下,历来讲究的各有所属,比如美食,比如婚桌,比如情包与客礼等,都让参与者觉得这情缘之美,好客之情,好有一比雪在山峰,结成冰凌,其心可鉴,玲珑剔透,冰清玉洁。

可以回想,那后面必是点点波光,是情人深情恍动的眼睛,也是爱人相熟的泪滴,以手携丰草之美,两岸青山,船开对出,笙歌系列,三弦弹唱,胡马而歌,依依而睡,只待星光披下,那蒙古包的花香、奶香,足叫你驻足留步,举步倩影,难舍难分,尽情享受这清晨系列的阳光与温暖。像极了,像是专从蒙古包里而出,又是从科古琴山激荡而下。

那是一绺白云的追踪,不忍离去的徘徊。这半山下,只有等时间慢慢熬去它个性边角的剌嫩,包括它的神迹,它的迷藏以及它送过来的飘拂。

幸好,这里面的人们对祖先是崇敬的,慎终追远,终可以在科古琴山下,依水而建,依垒而居,终于寻得了青山隐隐埋忠魂,后人依依仰韶看,清明一祭苍山远,文明逐浪古久来。

我是看清了,也是生活久居了,这科古琴山下,会有勤劳善良的伊宁人,在放牧时,绝对不会去打闹,那山谷里的杏花,无意苦争春,粉红的,红色的,又带有白杏花儿,真的是年年朵朵开。

这山之野杏,每年“杏花节”,这里的风景,游人甚多,只是这两年受疫情的影响,以至于疏远了乡村顾情,包括这多情粉红的杏花,淡远了这些爱杏花之旅人,远的终究要远去,近的终究会近来。

我相信,这后来的日子,会有逐意这杏花红、杏花白,将这游景、人气会放在这热闹的地方,而不会冷放了边谷,涨了山气,冷了这人气,既便有了这春气与喜气,至少有人才有花景灵动,想必用心就会做好,可以做成诗,做成画,做成经济,做成大家所熟知与热闹的生活。

这当然,是属于杏野景系列,还有“家杏”光景系列的,这便是科古琴山下的“杰作”,也是“杏乡”人民的热爱,每逢四月杏雨时节,人们就会围绕在杏树下享花看花,唱叹杏花的风情与骨美,与“撩人醉”的“杏花姑娘”,将古老的哈萨克族文化“姑娘追”,演绎得精致与尽美、维妙维肖,如果不是清醒地看着,还以为这是“抢婚”呢,或是“抢春”呢?

热浪逐马,还以为这是初遇的这“杏花姑娘”呢,出落得像天仙下凡,像杏圆的一棵古老杏树,不乏苍天劲力,风舞弄姿,绝对劲美。又似骚首虬枝,粉粉飘飘,歌舞旋转,是不会清醒这杏树下的尽情与舞姿的,好在地方政府,举办比赛,以能者能人、技者技人,将其刻成板画、木画或是花艺花语的风趣。于是乎,便有了这流动的天山之美,成为科古琴山的画廊。

好些年了,我还是未站在高处,特别是像察看这地方风水似的,去看了这冰雪下的科古琴山,还有春之景,夏之情,秋之高远。

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

这已经是古诗人对山峰灵秀的赞美与写意胸襟了,写就得这么绝活,这么灵动,这得感谢,从科古琴山下流出的那一支涓涓细流,让这杏城风景,便滋养了这一城的生命。

这便是吉里格朗河,也是杏乡人民的故乡河,养育千年,而又终得后人修建与沿袭。如果不是因为经济所限,便已经成了创世风景园了,至少可以相得伊人折枝送柳,也可寻得江南的濠河情,颇有风味的故土黍,坐拥三江的关山重。

遥想当年,汉宣帝将伊宁县归入祖国版图时的心境,定然也会是这样的,有点神远不及思蜀。

吉河两岸,抱秀得终。东河而立,是政府行政的分属,西河而设,便是园区工业的连片连建。

有人说,划江而治,你欲想东边,还是欲占先机的西边呢?恐怕不好说,东河的仕途,虽得阔气而神扬,便有西河的经济傲视雄踞与底气,都是不可取舍的。

又有人说,为何不坐拥“三江”翻浪,中间驾一叶扁舟呢?言下之意,便可分明,也就是说,既可以拥东河而管的政治,又可援西河而生的经济。

我想,这应是最好的结局了。既没有东河为权而设置的局限,也没有西河为舞而扩张的盲目,都是从山河而来,从自然而来,东取江泉之材,西取阳关之美,两者无可相拒,倒是颇具一河一城之美。

这大概就是科古琴山下,所给予人们的念想。

只是这后生之城,终究要攀上了这时代之轮,多有现代之味,少了权重之气。有人恨极了,为何不先人而治呢?实则是酷爱草原的风景,忘却了这江水的功劳啊!

那就做历史吧,为何不将“察合台”做成风景,以“沙场秋点兵”再次燃起风火之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英雄气短,孙仲谋情。留下千古的,只是这城中出来的一只单薄的小花---杏花,再以此花想佳人,坐实花首弄枝、翻江倒影,灯火阑珊,蓦然回首。以妆弄人,真的是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也是足见了天长地久了,只是这弓月新城,少了几分英雄气,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又可何时以寻得见旧影?会不会终究是儿女情长,难抵江山之重呢?

衡阳雁去无留意,座落在科古琴山之下的古马杏城,又多了几分叹息,几分相思,几分红尘,几滴英雄泪。

但愿这草场征战,古战风云,一概远去了,只留下这漠北倥偬野城,多了几分回旋,孤了这夕阳西下,为访旧踪。

草生明月夜,空春入旧年。但愿这旷谷幽远的科古琴山下,会留下铁马金戈的旧迹,能换来新生的春,新生的英雄,还有永不会衰败的风景。

过去僵死的,终究会过去,翠风摇影,碎竹江城。

就让这科古琴山留下这页历史的厚重,留下这美名的称谓,也留下这英雄之气吧,以铁一般的脊梁担得起,这春风古城的吉河之春,这弓角边城的岁月之影。

就让我们带着敬意,带着回味,或感恩,或守护,或建设,这百年冰雪春城下的期盼与美境吧。

赞助推荐